校训

校风

教风

学风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园风采 > 张家界市一中的变迁史

张家界市一中的变迁史

2018年12月17日 16:14:24 来源:zichuang 访问量:1644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张家界市第一中学  彭平洲

及今,张家界市第一中学已然八十华诞。求索征程,既为发展史,亦为奋进史。今日学子,明日学子,谨记校史,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。--题记

1938年,时值日帝侵华第二年,烽火四起,国无宁之日。救国必先去愚,去愚必先从文,从文必先兴教。

湘之西北陲乃庸地是也,山横交错,交通闭塞,文化落后,高小毕业者,但有好学之志,无余力负笈于庸外。县长程为箴、秘书黄光焘皆为贤达之士,善远谋,力主教育之大计。是年秋,举县之绵力,于庸城西正街天主堂开办补习班,以遂高小者之心愿。时有从学者33人,尝学初中课程,然困于师资,故举步维艰焉。尔后,黄公求助于省垣孔道中学校长任福黎。任公乐而允之,赐名曰:孔道中学大庸分校。明年春,程为箴、胡泰振、李佑琳、屈定义等数人为校董事会之成员,举李公佑琳为校长,移址于大悲庵也。越明年,更名曰:大庸县立初级中学。逾数月,校舍因火而毁,遂迁于庸城东正街烤棚,以为临时之用也。是年五月,应省教育厅禁令而停办之。若夫,有识之士乘奔波之劳累,力谏续办,未果。逾二年,至文公子纯为县长,数次呈谏,终获省厅准予函,迁址于县城之文庙,得以续之。学堂得田40余亩,以为勤工俭学,时有贾富、乡绅援之,门庭若市,学之者近五百。增简师班一,特师班一,从学者百余人,以兴传道解惑之业,庸之学子福泽也。

及解放,百废待兴,教育举为首。庸县壮其规模,百姓以之激情满怀,筚路蓝缕。修缮文庙周围之郑氏,之胡氏,之李氏三宗祠,以解校舍之匮乏。1952年仲春,政府出资兴办,选址于东城门外先农坛(今张家界国光实验学校),建之。逾三秋,成,尽迁入。且正式命:湖南省大庸县初级中学。1958年初秋,增其旧制,且首次录招高中生百余人,一年制师范生百余人。县人委发文更名曰:湖南省大庸县第一中学,刘公赞治为校长。学校欣欣然,为众人之津津乐道焉。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发展时而困于运动,若大跃进,若文革,教育受冤尤为重,教者一夜呼为“臭老九”,挨批挨斗,日夜不息,校内惶惶不可终日。1977年,拨乱反正,正本清源,高考亦复之,教育天地喜迎春。庸城学校,雨后春笋及乡村,犹如瓜藤蔓延,芝麻开花之势。一中缘于历史之因,似近水楼台先得月,三年五载模样新。1980年确立为省重点中学,1999年正式挂牌。是年,因旅游业,庸地变迁若弦之箭,名驰天下。地名随景区名更为张家界市,校遂名之张家界市第一中学,2014年挂牌省示范普通中学。中国梦,盛世之弦音,九洲共绘。永定以教育领跑张家界之战略,远谋兴伟业之大计。2013年,立项迁建张家界市一中,是为永定教育之示范,之牵引,以繁荣永定之教育,之经济。2014年选址于阳湖坪镇前社区,即动土建之,夜以继日,水到渠成。2017年秋,师生移步新校区。拾阶北望,校舍俨然,气势恢宏,错落有致。校之树林,参差披拂,郁郁葱葱。校之草地,或花艳四时,或青泻朝暮。极目南眺,天门仙境,云涌素壁。澧水玉带,蜿蜒东行。声名鹊起,八方学子,负笈云集,从学者三千余人,盛况空前。

编辑:彭平洲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张家界市第一中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永定区阳湖坪科技大道前社段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